你知道吗?人的一生将近三分之一都在睡觉。刚出生的小宝宝几乎每天都要睡20小时,大部分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睡6-7小时。简而言之,大部分人生命中很多时间都在睡觉。 众所周知,睡眠可以消除疲劳、恢复体力、保护大脑、恢复精力。虽然睡眠对人们来所如此重要,但是大家还是对其有不少的误区。借此机会,今天给大家讲讲睡眠常见的4个误区,希望大家多加注意。 误区一:睡得越多越好 高质量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,但是并非睡得越多越好。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群,其健康状况往往比睡7、8个小时的人群更差。睡眠时间过长被认为与心脑血管疾并糖尿并肥胖等疾病显著相关。 科学研究表明,成年人睡眠时间在6.5—7.4小时之间最佳。当然,最佳睡眠时间根据个人有所不同。 误区二:打呼噜等于睡得好 打呼噜,一般指的是打鼾,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(OSAHS)。打呼噜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,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。 在睡眠时,OSAHS患者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、阻塞,可引起通气不足,造成间歇性缺氧、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。部分患者症状严重,可出现高血压、认知功能障碍、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。发现打呼噜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 误区三:睡前喝酒助你入睡 不少人认为睡前小酌一杯可帮助入睡。其实,无论饮酒多少,对睡眠而言有害无益。些许酒精或许能助你入眠,但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。摄入酒精后将阻碍和干扰REM期睡眠,大幅降低睡眠质量。 误区四:年纪越大,睡得越少 很多人发现自家老人晚上睡得很少,认为年纪越大睡得越少。其实,这样说法并不完全正确。如果你仔细自己观察老人,他们晚上睡得少了,但白天会打瞌睡,比如,刚吃完饭。年纪大的人,晚上睡眠时间可能变短,但总的睡眠时长并不会少很多。 睡眠对人体健康真的很重要,大家一定要重视。如果出现失眠,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治。 |